蕭山日報“雙11”過後,大家陸續收到了網購的商品,開心之餘,廢棄的快遞紙盒卻讓人心煩:堆在家中佔地方,隨手扔掉太不環保,該如何處理?記者走訪發現,隨着垃圾分類意識的提高,不少人選擇將快遞紙盒送到再生資源回收網點。 回收固定日半小時一輛卡車塞滿 對於不少喜歡網購的小夥伴們來説,今年“雙11”最大的變化是分為兩波售賣期,很多人提前收到了貨。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拆下來的快遞盒怎麼處理?一月一次的再生資源回收固定日來了! 每個月2日是瓜瀝鎮振興社區再生資源回收固定日。11月2日下午兩點,再生資源回收固定日活動準時開展,居民三五成羣,帶着紙盒等相約來到位於振興路上的回收網點兑換積分。 短短半小時,一卡車就被塞得滿滿的。居民們用快遞紙盒等兑換到了醬油、肥皂、紙巾等生活用品。“前期,義工和垃圾分類分管員們都一家一户地去宣傳,現在知曉的人多了,一般提前一天在居民羣裏再提醒一下大家活動事項就可以了。”社工苗煒棟説,“這個回收活動不僅讓居民家裏騰出了空間,還可兑換油鹽醬醋等生活用品,很受大家歡迎。” 這樣的回收活動在瓜瀝鎮定期開展,垃圾回收量相當可觀。居民們不但在活動中養成了資源回收利用的好習慣,也通過活動切切實實得到了實惠。 定時定點投放受年輕人青睞 “我又拿了幾個快遞紙盒過來。”“來,這邊稱重。”這些天,嘉裕天城小區的再生資源回收網點內很是熱鬧,回收箱內,快遞紙盒堆起來老高,回收網點的工作人員將居民投放的箱子拆開,攤平整,再用繩子捆起來稱重,並進行相應積分。 據悉,振興社區在轄區的嘉裕天城、新樂公寓兩個小區內,利用物業用房各自開闢出一間近20平方米的房間作為再生資源回收網點。在網點內,分門別類地設置了紙箱類、紡織類、塑料類、金屬類等回收箱,居民們拿着快遞紙箱等經過重量、體積等評估,即可獲得相應積分,所得積分可置換所需的生活用品。 類似的再生資源回收網點,瓜瀝鎮已建設完成共50個,網點內部配備紙質、塑料、金屬等七大類回收箱、回收價目表、兑換貨架、智能秤等。這些設施設備齊全的網點,為居民開啓了再生資源回收的一站式服務,將各類再生資源“一網網盡”。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年輕人更傾向於設置在小區內的定時定點投放點位,市民小陳説,用來投放零散的快遞包裝盒等,比自己找廢品回收站要方便多了。“定時定點投放點位往往就設置在居民單元樓下,走上幾步就可以讓可回收物‘回家’,方便快捷是它最大的優勢。”社工苗煒棟説。 明碼標價上門回收回收量同比增長30% 如今,在城廂、北幹、新塘、寧圍等鎮街,以往收破爛的“游擊隊”編入“正規軍”,統一穿上了藍馬甲,成為蕭鈴鐺再生資源回收便民服務隊的一員。 一個半月前,38歲的杜師傅還在到處走街串巷收破爛,如今他已成為“蕭鈴鐺藍帽便民服務隊”的一員,穿上了藍馬甲,負責着寧圍街道順壩村內可回收物的上門回收工作。 “村民可以通過張貼的服務電話和村微信羣及公眾號上公佈的信息聯繫到我,預約上門回收廢品。”杜師傅説,“最近半個月相比上個月同期,回收量增長了約30%,主要是快遞紙盒等。” 編入“正規軍”後,上門回收也做到了明碼標價。不少村民表示,以前和“散户”打交道時,不但要和他們講價,還要提防他們是否缺斤短兩,現在按市場統一價格回收,大家還是比較認可的。 除了上門回收外,在順壩村內還設有再生資源回收網點,每週固定時間進行回收。記者瞭解到,在寧圍街道,按生活小區每1000户設置一處再生資源回收網點的標準,街道在先行建設10個較大小區再生資源回收網點的基礎上,按照就近就便原則在18個低小散區建立流動式回收網點,採用“每週固定回收日+其餘上門回收”的方式開展日常回收,線上線下結合優化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