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2020年杭州市“公述民評”電視現場問政活動第三場如期舉行。 本場問政以“強農惠農還有哪些弱項”為主題,聚焦鄉村產業發展、農村建設長效管理、農村辦事服務等內容。市農業農村局、市建委、市發改委、市審管辦等相關部門,及蕭山、餘杭、富陽、臨安、桐廬、淳安、建德等區縣(市)分管負責人接受“問政”。 話題1 如何推動鄉村產業發展更平衡? 近年來,杭州的特色農業、鄉村旅遊、民宿經濟等鄉村產業蓬勃發展。但隨着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農村這片熱土,一系列的問題也隨之而來。 現場曝光的視頻顯示,臨安區一家苗木公司的生意規模日漸擴大,需要更多的土地用於苗木種植,但卻卡在了“要地”這個問題上。臨安區相關負責人對此表示,雖然臨安土地供需矛盾緊張,但將會同相關部門深化研究,合力為企業“破題”,並不斷深化企業辦事服務標準化、規範化建設。 如何在嚴守農保田這個紅線的前提下,正確流轉土地以保證企業發展的需要?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進一步規範設施農業用地管理,今年10月,省自然資源廳、農業農村廳出台了《關於規範設施農業用地管理促進設施農業健康發展的通知》,明確了設施農業用地分類及範圍、規模及管理等問題。對於建設需求跟保障能力矛盾突出的問題,將堅持規劃先行,保證不少於10%的建設用地指標用於鄉村產業發展,並統籌用好建設用地指標,合理安排用於農村發展的集成用地。 “小項目也是大民生,無論大小項目都要給予精準的服務。”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將加強對產業經營的規劃引導,不斷提高政策的精準性,並強化服務保障。 今後,如何破解農業產業發展不平衡的短板和痛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將堅持多元發展、集羣發展、協同發展、創新發展、攻堅發展,從5個方面發力來提升農業產業的競爭力。比如,通過產業的集聚、農户的集合和土地的集約,來加快山區農業現代化步伐,並強化數字賦能,用科技力量為杭州的農業發展插上翅膀。 話題2 如何健全農村建設長效管理機制? 推進鄉村道路、生態環境建設,離不開長效管理機制作保障。位於杭州建德市更樓街道甘溪村芳芳塢的一處村道,道路狹窄且佈滿青苔,但這卻是沿線十餘户村民家門口唯一的路。 “這樣的情況確實不應該,”建德市相關負責人坦言,“一方面,村裏和街道要共同把道路規劃做好;另一方面,將由村裏和交通部門合力解決40萬元的修路費用。” 在淳安縣浪川鄉內楊家村,在推進五水共治時,卻沒有把所有的污水管接到污水網管裏,有些廁所的污水直接排到了河裏。淳安縣負責人表示,“針對片子當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會跟治污辦一起到現場儘快解決,做到污水應納盡納。” 市建委相關負責人補充介紹,對於農村污水治理,目前有單户型、單端型,或者增加化糞池等多種解決方案,實現污水全收集、雨污全分離、處理全達標、資源全利用、監管全智慧。 |